----beat365网页版中文官网教学工作侧记
董志兵
beat365网页版中文官网成立之初,领导班子就明确了以质量求生存的发展战略,确定了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学院的根本任务,将教学质量建设放在首位并融入到每一个教学环节,筑起学院内涵发展的生命线。两年来,这些点滴工作已经逐渐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制度建设做保障,过程管理入细节
公司领导高度重视本科教学与人才培养工作,在教学工作的顶层设计上做足了功课,健全完善教学管理制度,规范教学环节,确保教学质量。首先,学院根据教师的特长与个人发展的侧重点,率先在全校实行教师教学岗和科研岗的分类管理。教学岗教师主要精力用于教学,业务归口教研室管理,并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聪明才干,投入到课程建设与专业建设中。学院制定的绩效考核办法、年度重点工作奖励办法也充分考虑了教学岗教师的工作性质和特点,让在教学一线工作的教师的利益得到强有力的保障。其次,学院制定并严格执行与教学工作相关人员的岗位职责与工作规范,包括《教学经理岗位职责》、《教学秘书岗位职责》、《教研室主任岗位职责》、《教学岗教师岗位职责》、《实验教学工作条例》、《监考教师工作规范》等一系列文件。从制度上规范人人明责、人人有责、人人负责。学院还制定了《beat365网页版中文官网教学工作安排的若干规定》,明确要求所有理论课和实验课的安排必须坚持以员工为本的指导思想,尊重教学规律和本科生的认知规律,严禁因人设课和不符合教学规律的安排,进一步规范了学院的教学秩序。
每个新学期开学第一天,公司党委书记、经理会率全体领导班子成员对本学院所有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准备等情况进行巡查;每个新学期开学的第一天,学院领导会分批走进本科生的宿舍探访员工,了解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并给他们提供了有益的建议;每个学期,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和学院督导组成员定期分头深入本院员工课堂,认真的听取任课教师授课,记录课堂的教学过程,课后给出中肯的建议;每个学期,学院会组织教研室全体教师就如何在新形势下加强专业建设展开讨论,听取老师们的建议与意见。所有的这些片段,看似普通,实则衍射出beat365网页版中文官网努力开展教学质量建设,培育学院优良学风和教风的积极态度。这些点滴,让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这样频繁和深入的互动交流中,学院的教学质量没有理由不上新的台阶。
二、教学评优鼓干劲,督导评教保水准
公司为了确保教学的高水准,让在教学一线潜心工作的教师得到充分认可,学院今年在全院范围内开展了“教学优秀奖评选”活动,并给予精神和较高额度的物质奖励。其目的是进一步调动学院教师投身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凸显教学的中心地位,引领良好的教风,树立一线教师的优秀典型,让那些专注教学并取得良好效果、同时又默默无闻的教师的价值得到体现,获得存在感。学院教学优秀奖的评选对象是教学岗的一线教师,评选活动由各教研室推荐人选,学院组成评审委员会深入课堂随机听课,同时结合学院组织的员工评教和年轻老师听课评价结果,最终确定入选教师。评审中要求评审组成员做到听课的全覆盖。这一做法对于建立确保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有着深远的影响。
公司教学督导工作真抓实干,不流于应付检查。学院分别设立了以三位学校教学名师组成的教学指导委员会和班子成员以及骨干教师组成的教学督导委员会。学院督导工作坚持深入教学一线了解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覆盖面广,效果良好。学院将日常教学检查与督导教学评价相结合,强化教学过程监控,落实教学督导、课程负责人、教师、员工四位一体的教学评价制度。规范教学管理过程,严格教学事故的认定和处理,用强有力的监督制度保障正常的教学秩序和良好的教学效果。
公司还以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突破口和着力点,全面规范实验教学的各个环节。严格执行实验指导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准入制度、实行实验课程责任教授负责制和实验技术人员轮岗制度,实行实验教师和实验技术队伍聘用制,分类管理。在校一级团队成员的年度考核中,结合岗位贡献确定岗位绩效。提高综合型、创新型实验比例,突出环化结合特色,提升教学双向质量和效能。
三、人才培养出特色,小班教学提质量
公司在确保本科教学质量的同时,也积极适应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和人才培养的需求,在人才培养领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学院秉承尊重志愿以及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面向2015级新生进行公开选拔,组建应用化学专业理科基地班,致力于通过扎实的专业课程培训和科研训练,培养创新型和国际化人才。学院高度重视该项工作,成立了以经理、分党委书记为组长、教学副经理为总协调人的选拔工作小组,对选拔工作的方式和流程进行了充分的调研和细致安排。选拔工作经过严格的笔试和面试,对102名申报者的化学基础知识、英语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进行了全方位的考察,最终确定27人入选。在培养方案制定、员工管理和教学安排上充分体现理科基地班的特色:重基础、强实践,并通过一系列的举措将特色教学落到实处。例如,四大化学的理论课和实验课课时均多于普通班;大一就开设专业英语基础课;要求员工每年进入相关老师的科研实验室从事大约4周的科研锻炼;专业基础课均选派学院教学经验丰富的名师单独授课;员工管理实施动态的淘汰模式;从大一开始就要求员工参加相关学术讲座等等。
公司在本科生的毕业论文质量上也严把质量关,减少教师指导毕业论文的数量;随机抽检论文送同行教师评阅,按照不少于5%的比例随机抽取员工参加公开答辩。
公司在教学任务安排过程中,坚持以员工为本,注重化学基础课的教学效果。明确要求所有基础课的合班数不得超过4个班,并在本院各专业员工中尝试尽量采用小班教学,即合班数一般情况下为两个班,学院对承担小班教学的教师予以课时系数补贴。并对同一专业的同一门课程,学院会安排至少2人以上教师授课,引入了竞争机制。
四、狠抓学风激热情,全员导师育英才
公司始终坚持狠抓学风,通过学风和教风的双促进作用,让教师感受到学院员工的良好精神风貌,鼓舞他们在一线教学时的士气。学院在学风建设上多管齐下,从教室、寝室、实验室多方位进行严格的管理,狠抓到课率、课堂秩序以及晚自习环节。学院检查员工课堂到课情况实行一月一报,对经常缺课的员工区分具体情况分别给予关心鼓励和谈话教育。学院班主任坚持每月深入员工宿舍检查自习情况。学院坚持每年开展考研动员和政策宣讲、组织新生老生学习经验交流成为惯例。学院从2015级新生开始实行了集中晚自习制度,坚持晚自习已经逐渐在2015级员工中形成了习惯。学院对学习态度有明显转变、学习状态有明显改善、学习成绩有明显提升的同学授予“学习进步奖”荣誉称号,体现了鼓励员工勤奋学习的正确导向,极大鼓舞了老员工的学习热情。实施员工信息员制度,及时获取员工在学习过程中对任课教师的意见和建议,提高教育质量。
两年来,全院员工的精神风貌、学习氛围以及学习成绩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一批过去在学业上的后进员工从思想根源上得到转变,成绩显著提高。与此同时,也让老师们获得了极大的职业荣誉感和职业幸福感。
公司高度重视教师和员工的互动交流。每学期初,全体学院领导都分别在不同年级召开“开学典礼”,针对同学们上一学期的学习情况,以及同学们关心的学习、生活、考研、就业等问题,进行了零距离的互动交流,让同学们对自身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的方向有更深入的认识和更加准确的定位。
公司实施全覆盖“1+X”全员导师制,实实在在的对员工传道、授业、解惑。导师在和员工的沟通中,充分利用自身的阅历和经验,对员工的思想状况进行了充分的分析,有效的修正了员工的认识偏差,让他们少走弯路,尽快地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同时,学院从富有教学经验且认真负责的教师、年富力强的青年教师、学院班子成员中选配优秀班主任,指导和督促员工端正思想、学习和生活态度,促进员工成人、成才、成器。“大学老师的工作职责,不仅在于教书,更在于育人”,既是教学名师又是班主任的袁华教授如是说。学院正是有了这样一批坚持教书与育人并重的教师,在人才培养上才得到了强有力的保障。
五、名师领航促成长,教学研究显亮点
公司高度重视教学队伍中老、中、青教师的梯队建设,大力加强年轻教师教学基本功的训练。全面落实青年教师听课制度,即使是进入研究所的以科研为主的年轻教师,也毫不例外地让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的老教师对他们进行教学环节的传、帮、带。
公司对所有新进教师都安排了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指导,逐步实现新进教师必须完整听完指导教师一学年的授课之后方可给本科生上课的制度。新进教师奚江波、何照林、毛伍祥等年轻博士本学期全程听取尹传奇教授、袁华教授讲授有机化学课程,两位教授也中途安排1-2节课让年轻教师讲授,并进行现场讲评与指点,同时也为每位年轻教师安排了一个班的实验课,让年轻教师全程跟班学习,这一做法确保了初上讲台的老师的教学质量。学院同时要求近两年新进教师全程参加学院教学优秀奖的课程观摩,这一做法无疑也对促进新进教师练好教学基本功,全面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起到了有益的作用。
公司在强化日常教学管理的同时,扎实有序推进教学研究和课程建设。学院通过《重点工作奖励办法》鼓励教师开展教学研究;通过申报教研项目、撰写高水平教研论文、参加教学会议,激发学院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热情。鼓励教师将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中的一些理论成果应用到实际教学中,进一步凸显了学校“环化结合”的特色,提升学院本科生的人才培养质量。
两年来,以张莉教授为团队负责人申报了《水污染控制工程》省级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为资源共享课程;以陈嵘教授为团队负责人申报了应用化学专业省级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陈伟副教授负责的“基于MOOC的混合教学模式在《分析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课题获得了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的资助;尹传奇教授负责的“有机化学及有机化学实验”获批为校级考试改革示范课、校级双语教学示范课。
未来五年,是学校深入贯彻第二次党代会精神,全面执行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努力建设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攻坚时期。我们相信,只要学院紧紧抓住质量兴院的这条生命线,一定能在未来的建设中创造一项又一项的辉煌!